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2008年马来西亚国会选区华人与土著选民的人口比例分布


■越偏红则表示华人所占比例越高
■越偏蓝则表示土著所占比例越高
■越偏紫则表示两者比例相当
■颜色越淡则表示其他种族(如印度裔)所占比例越高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郑 和 船 队 的 种 类 和 规 模


队约有大小船舶二百余艘,是一支特混合船.中表了明初中国远洋海船的建造能力.据有下西洋的合分析,的船舶分类与规模大致可以分如下五.

1

船是中最大的海船.在船中的地位,于今日大型舰队中的旗,的主体船舶. 中的巨型,主要建造于南京.

行人员巩珍的目击纪实,说这种宝“体巍然,巨无与敌.另据《明史》等有史料所船尺度最大者,四十四丈四尺, 一十八丈;中者,三十七丈,一十五丈。 船上的航行施也不同于一般,据有关资,大型有九十二帆,其“蓬、帆、、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船的船型,如考到南海北印度洋波涛汹涌和劣等,是擅洋航行的尖底福船船型.这种海船“其底尖,其上”可,下西洋以用此船只.

2

船又名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战与运输兼用船,三十七丈,十五丈,有八,司供送官物.由此揣测这种船舶列在船之中,其主要任可能是运载所携匹以及下西洋时输出或入的大量物品.

3、粮船

粮船有七,二十八丈,十二丈.这种船舶主要用来运载所需的粮食以及后勤供物品。使船沿途航行无补给匮乏之.

4、坐船

坐船据《南船》所,座船,其功用是“船曰座,边营陆寨之幕也,令之所以真气者也.,这种船是大型,二十四丈,九丈四尺,有六.

5

,十八丈,六丈八尺.是担任航的.

除以上所的主体船舶外,在船有一些其它辅助船。例如“水船”,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辅助船。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马来西亚国民年均收入


根据马来西亚首相署经济策划组2004年报告,马来人{RM2711}每月平均收入比华人{RM4437}低37.5%,比印度人{3456}低22.4%.
同样的在此报告书提到贫穷率,马来人高达8.3%,华人0.6%,印度人2.9%.
国大教育系讲师安努亚阿末认为马来人有政治主权,又是最多人口,又可轻易获贷款便利,但是马来人的成就,远远落后于其它人口比例较少的族群.像马来西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很罕有与另类的.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残暴不仁


今天为了十二月的“紧急时期”ctre课程做准备,寻获如此震惊的历史图片与材料,不敢相信当年英殖民政府,为了达到重振国威及加强残暴殖民统治而进一步掠夺马来亚资源,做出如此魔鬼军事动作!
上列图片是一位被逮捕的马共成员,在万般拷问折磨下丝毫不饶命求生而拒绝透露组织秘密,被英军残暴地在受害者的耳中放置管形炸弹,活生生的炸死!!!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THE TRUE HISTORY 战士走过的路~VCD 


敬告各位关心历史的朋友们,

有兴趣对前马共在边区{马泰边界}的森林生活与各种活动的录像,可以向我订购。
此录像光碟分为二辑,内含战士生活片段,军训片段,马共“民主之声”片段,最难能可贵之处是真实全面报道合艾和谈的珍贵镜头。
此VCD售卖价格为RM30/={其利润归为21老友活动经费}

21老友{归国马共组织}



昨晚{16/11/2008}带着兴奋与敬诚的心态终于与21老友{归国马共组织}的两位负责人梁老及李老见面交流。
在见面时只见两位面带慈容及拥有强健体格的老人家以稳健的脚步往前来。在寒暄数句后,大家就在毫无节制与友好气氛下,积极地互动交流。
在细听两老细细道来当年的点点滴滴令我深深的着迷与深思,也使我因他们终身对政治理念的执着,超强的精神毅力肃然起敬,钦佩万分!!!
短短三小时一霎眼就过去了,要讨教的事项也太多了,但是考虑到种种因素也只好适可而止!
在归途中,脑海每分钟不停地在思考及消化著各别所得的讯息,希望将来可以好好地,忠实地传达下去。。。昨晚我又失眠了!

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台游客在苏州拒购物遭软禁

台湾一批游客,在苏州因拒绝购物遭当地导游软禁车内。
台湾观光局已致函大陆海旅会,要求大陆正视此事,以免类似事件重演!
彰化县公教退休协会35名游客回台后,投诉日前在苏州旅游因不配合购物,遭地陪软禁在游览车上逾2小时。
据台湾组团社说,旅行团于周一抵达苏州时,接团的周姓导游因服务态度恶劣,第一天就与该团游客发生言语冲突。
台湾组团社接获反映后,马上要求更换导游,但因苏州今是旅游旺季,难寻替换人选。不料第二天就发生导游强迫客人购物及限制行动事件。
事件爆发后,苏州市政府相关单位立即进行调查。苏州地接社海外旅行社董事长孙建平公开表达歉意。
孙建平说,这名导游只是极少数的害群之马,地接社愿意对这次事件负起责任,并愿意合理倍偿客人。

2008年10月9日星期四

感想之一

在吉隆坡导游协会上第一堂ctre郑和前{24/09}压力特重,要准备的功课也特多,为了把堂课做得尽善美,破天荒作起笔记{因咱的记忆力还蛮好,之前所讲的课都没做笔记,要讲的材料都能牢牢记在脑海中!}.
在研究,搜寻,准备郑和ctre发现海内外有不少的展览会,讲座会,研讨会都在继续着.当然也有更多的所谓专事研究郑和的"专家"及"学者".在读阅与搜寻各别材料可发现各有差异,各有说法,好像武侠世界内的五花八门之武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指.
为了"还原历史"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足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做得最真,最诚,最全面呈给导游界的朋友.

鄭和下東洋


1402年明成祖派遣使臣分赴四方.永樂元年(1403年)琉球、日本、暹羅各國使節到中國朝貢,建立了宗藩與冊封關係.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日本,鄭和統督水師到達日本,向室町幕府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宣旨:<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足利義滿同時受明朝封賞,並派遣使節獻上抓獲的倭寇與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雙方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日本以屬國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明朝賜足利義滿“日本國王”金印一枚,足利義滿回書自稱「日本國王,臣源義滿」.

马来亚共产党


马来亚共产党在1930年4月30日于森美兰州瓜拉庇拉丹绒怡保{Kuala Pilah ,Tanjung Ipoh}附近一个胶园的工人宿舍成立. 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工作委员会.{ 1927年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北方与南方两局,而南洋临时工委会为中国共产党南方局直属单位}.马共成立以后,便投入了紧张的斗争.30年代初期,马共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宣传革命真理,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建立秘密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赤色工会{学生自治会、锡矿工友互助会、建筑工友互助会、海港局工友互助会、电车工友互助会,黄梨工友互助会、树胶工友互助会,树胶工友互助会,金矿工友互助会,铁矿工友互助会,煤矿工友互助会、码头工友互助会以及各州其他行业的工人、店员、低级公务员等}开展革命的组织工作.

2008年8月21日星期四

日军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在东京的日本天皇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日军无条件投降.在马来亚抗日组织:~马来亚人民抗日军{Malayan Peoples' Anti-Japanese Army 简称MPAJA}及英国盟军136部队{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简称SOE}直至第二天下午从全印度电台发射到马来亚强劲广播才收听到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的新闻.4天后,即1945年8月19日,马来亚各报章才正式发表这振奋人心的国际新闻.

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

CTRE郑和



上个星期从吉隆坡导游协会http://kltga.my来电获知,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旅游部审批,终于把我的郑和的故事郑和下西洋的两个CTRE批下来了,好不兴奋及开心!
在审批期间,心情有如孕妇已怀胎满月,孩子却老是不出世见人,又不能打针吃药催生,只有瞪着眼干着急!!!终于"孩子"出生了,可以与众导游分享这迟来的喜悦.记得在九月十九日于吉隆坡导游协会{KLTGA}由我主讲的CTRE.

另:~八月廿九日假KLTGA再度与导游界朋友分享两个CTRE:华人南来史紧急时期{马共}.

猪仔契约华工





一般指在国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中国人,是海外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华工绝大多数是闽南人,也有少数粤东人。
华工出国的原因 ~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地狭人稠。破产的农村劳动力国内无处容身。而当时的南洋,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地下资源丰富。闽粤两省同南洋仅一水之隔,得"贸易风"之便,又有海外同族、同乡的招引,两省"过剩"人口便相继到南洋谋生。 16、17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东南亚。他们为独占东南亚,不允许华人从事独立的经商活动,迫使华人只能充当中介商和开发其殖民地的劳工。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开发,去南洋的华工日益增多。
清代前期的南洋华工 ~清初已有大批华南沿海居民出国,以去爪哇岛各地的人数为最多。17世纪下半叶,爪哇岛上共有五万名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1710年,仅巴达维 亚市(Batavia,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即有十万中国人。华工有自由雇工,也有由船户贩来的押身抵债者,名为"新唐"或"新客"("新客"一词, 1683年已在巴达维亚出现)。"新客"在偿债劳动中,对雇主有人身隶属关系。1740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为了消灭华人的经济优势,在巴达维亚曾屠杀华人一万多人。爪哇华工即转往苏门答腊、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和 廖内群岛等地。他们或组成带有村社性质的劳动组合"公司",向当地酋长交纳租税,领地采金,或从事农垦、捕鱼、放牧、种菜、种茶、伐木、造屋、造船和筑路 等劳动。在西婆罗洲,这样的"公司"共有十八个。著名的如东万律的"兰芳公司"(1777年成立),盛时有华工三四万人。除组织生产外,还按天地会的 模式组成自治、自卫的集体,名为"兰芳大总制",公推罗芳伯为"大唐客长",实行朴素的民主体制。"公司"成员曾发展到三十万人(包括当地居民)。荷兰殖 民军曾多次袭击婆罗洲的"公司",均被击退。1854年,大港等公司先后被荷兰殖民军消灭。1865年,"兰芳公司"亦被荷兰殖民当局撤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为在马来亚进行殖民扩张,曾以授地招垦、贷款补助等诱饵,鼓励和罗致中国人前往开发。19世纪20年代,半 岛西部各土邦的锡矿已有几万名华工。槟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华工开辟无遗。随后转向半岛内陆柔佛、雪兰莪和霹雳等土邦。华工向当地苏丹纳租领地开 发,称为"港主制"。他们在当地自建村镇,柔佛境内聚居达数千家,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海峡殖民地的三个港口(主要是 新加坡)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华工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工几乎全是被强迫签订契约的,通称为契约华工。主要分为欠债劳工和契约劳工两种。前者是同华人"客头"或包工头订约的债奴,后者是同白人雇主订约的契约奴隶。这两种契约华工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1}南洋的"猪仔"华工。欠债劳工的一种。1800年槟城出现出售立约劳动一年的华工,售价由十至十五元增至三十元,称为"卖猪仔"。" 卖猪仔"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早见于道光七年(1827)刊行的张心泰著《粤游小志》。当时以新加坡和槟城为中心的"卖猪仔"活动便逐渐兴盛起来。鸦片战 争后,在槟城、新加坡、厦门、汕头、香港、澳门等地都设有专门拐贩、囚禁"猪仔"的客馆,俗称"猪仔馆"。各地"猪仔馆"关系密切,贿通官府,上下其手, 迫害华工。"卖猪仔"的利润丰厚,新加坡的售价常在百元以上,而成本不过二十元,华工本人所得不过十元,盈利由"猪仔"头和拐贩等层层分润。华工要为这笔 身价付出为期三年的债奴劳动。 "猪仔"有"新客"、"老客"之分。到年终结帐时积欠未清,只得续约,是为"新客"。还清了欠债的"猪仔",如继续立约劳动,称为"老客",每月可得工资五至六元。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和荷兰加强了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南洋的"猪仔"迅猛增加,多数在马来半岛,一部分在苏门答腊的种植园和锡 矿上劳动。从1800年到1914年英属马来联邦政府宣布废止"猪仔"制为止,入境华人累计近八百万人,其中"猪仔"至少占80%。南洋的"猪仔"大多数 是从厦门、汕头和海南岛去的。在20世纪最初十年,去马来亚的"猪仔"年均二十万人。1913年达二十七万人。 从1864年起,荷属苏门答腊需要华工种植烟叶、开发锡矿,每年约自新加坡转贩一万六千名"猪仔",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干预。 1877年,英殖民当局决定在新加坡设立华民政务公司,控制"猪仔"贩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同时防止荷属苏门答腊的转贩。荷兰殖民当局不得不转向 中国,从"猪仔"的源地汕头和香港直接设馆招募。汕头所设"元兴洋行",专门拐贩"猪仔"供应苏门答腊岛,由德商好时洋行包揽承运。从1888年到 1931年共拐去三十多万人,连同过去从新加坡转贩的人数,共约六十万人。拐去的"猪仔"主要用于扩大开发,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填补死去"猪仔"的空额。早期马来华工年均死亡率为50%。到20年代 初,年均死亡率仍高达20%。苏门答腊岛东部地区"猪仔"年均死亡率为50%。无数的"猪仔"为这些殖民地的种植园、矿山及各项生产事业的开发和当地的经 济繁荣付出了血汗和生命的代价。估计从18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在一千万人以上。
2}拉丁美洲等地的契约苦力。1838年英国废除了殖民地的奴隶制度,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甘蔗种植园因黑奴走散,劳动力短缺,生产陷于 瘫痪,迫切需要引进外来劳工。这时的秘鲁和古巴也因英美大量投资开发,苦于廉价劳动力不足。鸦片战争后,1846年,曾兼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驻厦门领 事的英国的投机商德滴首先在厦门开设德记洋行,亦称卖人行,雇用几百名打手和拐子,用付给"人头钱"的办法收买歹徒拐来的苦力,把他们囚禁在巴拉坑 (Baracoon,葡语,即收容所),用暴力强迫他们签订到远洋劳动八年的卖身契约,并在苦力胸前打上烙印,以S、P、C三字分别代表去夏威夷、秘鲁和 古巴,然后押送上船出国。这种贩卖人口的勾当,暴利惊人,而且华工劳动效率又高,当时在英属圭亚那用五百名黑奴生产的糖,在古巴只需一百九十名契约苦力。 一名黑奴的价格为一千元,而一名契约苦力才四百元。因此,英、葡、西等国的苦力贩子在汕头、澳门大肆掳掠华工。   从华南到拉丁美洲,需航行三个月至半年。在漫长的海途中,气候酷热,成百上千的苦力被锁禁底舱,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去古巴的苦力船海上死亡率曾高达 45%。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浮动地狱"。处于绝境的苦力,曾多次聚众暴动,从1847年到1872年,见于记载的这类事件共达五十二起,多数取得胜利, 夺船返航。当被镇压下去时,苦力往往采取破釜沉舟的办法,与敌人同归于尽。据估计,从1845年到1875年被掠贩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契约苦力不下五十万人。其中古巴和秘鲁分别为十四万三千和十二万人。绝大多数是从澳门掠去的。古巴和秘鲁原来都是西班牙殖民地,以虐待华工著称于世。清政府在19世纪80年代,曾先后派陈兰彬和容闳分赴古巴和秘鲁进行调查。陈兰彬在名为《古巴华工事务各节》的报告中附有一千六百名苦力的控诉,详述苦力身受和目睹雇主残酷凌虐的事实。报告公布后,举世震惊,国际正义舆论曾痛加指责。
3}去美国的"赊单工"。欠债劳工的一种。"赊单",粤语,指赊欠船票,英文为Credit-ticket。"赊单工"专指从香港贩往旧 金山的欠债华工。1849年,上海英商祥盛洋行掠买二百名契约苦力,装美国船"亚马森"号运往旧金山,每人的船票、伙食和杂费共一百二十五元,由祥盛垫 付,签订契约到美做工,按月在工资内扣还。1850~1851年,香港开始拐贩欠债华工到旧金山。为了监督华工履行契约,收回垫款本息,安排华工劳动,在 旧金山的广东各属同乡会(即会馆)很快成为联系业务、控制华工的机构。"赊单工"几乎全是从香港输往美国的。拐匪以暴力强迫华工见官诳称"自愿"、"自费 "出国,取得美国领事签证,打着"自由旅客"招牌,前往美国。1855年香港英国当局别有用心地炮制了一个"中国乘客法案",装出要改善华工运输条件,实 际从未付诸实施。"赊单工"到达旧金山,先到会馆报到,随即在包工头带领和监督下,编队到指定工地劳动。美国雇主付给华工的工资,仅及白人工资的半数,而 且全部交给会馆头人,头人除克扣和勒索垫款本息外,还从生活消费以及诱烟、诱赌等方面剥削华工。19世纪中期,美国从事运载华工的航运业得到十倍的暴利。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五元,而票价却在五十元以上。专门载运 华工的"太平洋邮船公司",每年还从政府领取五百万美元的津贴。这家轮船公司同华商会馆订有口头协议,华工乘船回国,必须持有会馆的证明,否则不售船票。 华工从踏上美国国土之日起,就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和凌虐。西部各地排华风潮踵接,华工没有任何保障。美国修建从东到西、横贯美国全境的中央太平洋铁 路时,因工程险阻,劳工短缺,曾同中国签订招募华工的条约。数以万计的华工在筑路中牺牲了生命,可是在这条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作用的铁路建成后,庆 祝通车典礼,却不让华工参加,并把他们全部解雇。事隔不久,由于遭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各地出现劳动力过剩,排华活动亦更加炽烈,屠杀、焚掠、殴 辱和驱赶华工的惨案达二百余起。1882年美国政府背信弃义宣布废约并严禁华工入境,去美国的"赊单工"就此结束。据估计,从1849~1882年,去美 国的华工共约三十万人。他们对美国西部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合法"招募的契约华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1859年,广州拐架苦力的暴行十分猖獗,激起群众自发惩治拐匪的行动。英占领军当局为控制局势,由占领军行政委员巴夏礼出面,向广东巡抚柏贵施加压力,迫使出示准许民人自愿出洋作工,到英国招工公所报名。第一批为圭亚那招去了契约华工三百人,每名成本(包括运费六十元)仅一百十七元,而当时加勒比海地区契约华工的售价为四百元,此举为种植园主省去八万五千元。这是所谓"合法化"招工的前奏。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迫签《北京条约》,强使清政府"同意"华人自愿出洋做工。但是自愿应募者寥寥无几。结果,招工馆还是用人头钱向拐匪收买苦力。从1860年到清末,英、法、西、美、秘、荷、德等国都曾先后同中国政府签订招工章程、条约,假"合法"招工之名,行"合法"掳掠之实,具体事例不胜枚举。 八国联军进 犯北京之后,并不缺少劳动力的南非金矿财团亦趁机在华北招募廉价华工,因为这要比在当地招募黑人劳工合算得多。南非在华北招工的主要代理人是后来当上美国 三十一届总统的胡佛。当时他在天津开平矿务局任工程师,汉名胡华。他在伦敦组织了一个空头的"中国工程矿务公司"同南非特兰士瓦矿业公会签订合同,取得包 揽在华招工的专利权。所有联系招工的具体事务均由开平代办(此时开平已落到英国财团手里)。所谓代理招工,无非是假手洋行、买办、奸商、拐匪、人贩等层层 立约,分途拐架,按期如数交人。这些招工人员取得天津关道"保工局"颁发的执照,深入内地,肆行掳掠,胡佛因此发了横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二十多万华工被沙俄招往欧洲战区和西伯利亚森林等地,担负最粗重、最危险的工作。在赴欧途中和战地,一万多名华工在炮火中牺 牲。沙俄以"待遇优厚"诳骗华工,实际上不仅不给工资,而且挨冻受饿。华工在一次反抗中打死镇压华工的七名俄兵。俄军派兵增援,把三百名起义华工全部枪 杀。在西线俄军战场上死去的华工达七千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华工加入红军和城市赤卫队。

甲 必 丹

我們的祖先,赤手空拳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謀生,初期所受的遭遇,真是有苦自己知。但華人的堅韌性格,刻苦耐勞的精神,終於戰勝種種的困難,而在馬來西亞開枝散葉。生存固然沒有問題,但華人本身的安全則需要靠自己,殖民政府不願承擔這個責任,也對華人社會鮮有瞭解。因此,當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後,即設立“甲必丹 ”制度。
全国第一位華人甲必丹(Kapitan)是梁清{1512年},是在市集经营买卖为生的小商人, 這也是葡萄牙人所委任的第一位華人甲必丹,旨在讓他管理華人的事務。
1641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繼續遵照葡人之制度,設立華人甲必丹,最為知名者為李君常,又名李為經,被稱為李甲,是福建鷺江人,有史家認為青雲亭為李 君所設,因內保存著李甲遺像,亦有李的頌德碑。至於那種說法正確,本文不加考究,旨在說明華人在當時已有首長管理華人,其他的種族分別有他們自己的甲必 丹。
甲必丹有權委任鄉村長老,負責解決各種糾紛。若有何人發生司法上的問題,必須向甲必丹指出。如果甲必丹不能解決,則提交荷蘭政府解決。
1795年英國佔有馬六甲,直到1801年歸還荷蘭,又於1807年第二度佔領,直到 1818年度再次放棄。旋後1824年英荷條約,英國以蘇門答臘的明古連(Bencoolen)及其他港口與荷蘭交換馬六甲。
自此而後,馬六甲終落入英國人手裡。英國便將檳城、新加坡和馬六甲組成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Negeri-negeri Selat),大量吸納華工,這就是為甚麼這三個地方,後來成為最多華人的聚居之地。
英國統治前一階段,繼續沿用荷人的甲必丹制度,不過,到了後期,甲必丹的作用式微,轉而產生具有更大權力,且由英國人自己擔任的“華民護衛司署” (The Chinese Protectorate)。

雪兰莪日军投降记



1945年9月9日,150艘英国盟军海军舰队抵达吉隆坡以南的摩立港口,其时有另一舰队则于雪邦登陆,共计二万五千人. 在吉隆坡市区,以日治州长官~片山省太朗为首的日军则分乘交通工具前往新古毛{Kuala Kubu Baru}集中,静候作集体投降.
9月10日,已沿岸登陆的英印军,方开始往隆市挺进.在达到市外西南即巴生路三条半石{Jln Kelang Lama}的
咸美涵筒工厂之处停驻二日.雪兰莪政府战前官员同日陆续飞抵,英军政府亦于即日宣告成立.
9月12日,英印联军正式开进吉隆坡市,同时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往维多利亚书院,观看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参与的双方代表为:~
英方: 34旅 旅长 罗伯兹中尉
空军 副帅 古柏上尉
34旅 参谋长 邱尔旅长
日方: 29军 军长 石黑中将
29军 参谋长 川原少将
29军 高级参谋官
英军代表上午抵达会场后不久,日军代表乘坐悬挂著白旗的汽车也来到会场.接着日军代表团步入会场礼堂,
就踏入礼堂内,代表们先对英国国旗90°鞠躬行礼,续而向英国军方行致敬礼.
当双方站好位置后,英军把一份投降协议书交予日军,以期阅读内涵及同意签字.
下午二时则举行正式签字仪式而不举行会议形式,石黑中将代表日方微笑着下笔签字,接着以日语致辞,就在这一刻起,日本对雪兰莪的统治正式终结.
下午四时,英印联军举行全市大游行,人民夹道争迎.
资料源自1946年12月中国报.